张曼:翻译文学的现代性——以老舍自译本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为例

发布者:冯瑜发布时间:2024-03-22浏览次数:10


      202432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中国比较文学》编审张曼教授受邀翻译研究院做译学家谈翻译系列线上讲座,主题为翻译文学的现代性——以老舍自译本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为例。讲座内容引人入胜,分析独特而有深度,吸引了师生共250余人。讲座由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教授主持。 
图片



      张曼教授以2023年“人文学科十大学术热点”、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和人工智能对翻译带来的挑战为切入点,谈及研究缘起,并对《断魂枪》的英译剧本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进行了跨文化阐释。她指出,小说《断魂枪》将文学的娱乐性与现代性有效结合,将民间传统文化中的节侠精神传承到现代文化中,彰显了五四新文化的现代性主体意识。英文话剧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则是老舍对《断魂枪》的改写,他将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正气、荣誉、集体主义精神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建构中国现代文化精神,同时以诱导式教育为依托,以娱乐方式传播中国文化现代性,将中美文化的现代性与大众的娱乐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张曼教授紧接着分析了英译剧本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的文学性作为翻译文学,该剧本的文学性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1.剧本在结构上延续中国话剧的技巧,即话剧的小说化;2.剧本具有中国传统话剧“幅度广而密度松的史诗结构”;3.剧本的对话多且漂亮,生活气息浓厚,富有性格化;4.剧本结构分为主线和副线;5.剧本汉语句式较多,具有陌生性、他者性、异域性。

图片



      最后,张曼教授提出,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不仅验证了本雅明的“译作是原作来世的生命”这一理论,而且赋之以新内涵。在翻译研究中,语言转换可称为改写,媒介改变可称为改编,在这一意义上,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是改写与改编的结合。从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和《断魂枪》两个文本的关系角度来看,二者主题不同,体裁不同,情节也仅是部分对等。英译剧本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的源文本是《断魂枪》,但它的原文本却不仅仅是《断魂枪》,还包括老舍创作的其他中文小说、他的戏剧创作以及美国戏剧创作的语境。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一方面经过语言转换在译入语语境里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和价值,另一方面没有脱离源文《断魂枪》及其语境,而且还承载了作家其他中文创作的生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不同于在译入语语境中所获得的生命和价值,从而赋予了本雅明“译作是原作来世的生命”新的含义。


      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教授认为,张曼教授的讲座内容引人深思,作为译者必须对接国家战略,坚持国家站位,通过文学作品的译介,建构和传播中国现代文化精神、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同时要做好“改写”和“改编”的结合、“原文”和“源文”的结合,让海外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中国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化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能够“走进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