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视域下翻译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发布者:冯瑜发布时间:2023-11-08浏览次数:10

2023年11月3日,上外翻译研究院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程维教授,为校内外广大师生带来了“译学家谈翻译”系列讲座的第三场,题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视域下翻译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讲座由我校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教授主持。


图片



程维教授首先解读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概念,认为它并不是“外语翻译+新闻传播”的简单物理交叉,而是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开展的带有一定国家战略意义的传播活动,它的传播主体与手段在全球化时代正日趋多元。她认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传播”是媒介机构从国家需求出发有组织开展的、以“传播中国、贡献世界”为理念、以推动国际理解为目标的跨文化信息传递和阐释。


接着,程维教授分析了国际传播中翻译的三个特征:一,翻译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准确传神的翻译可有效破解国际传播中“卡嗓子”困境,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二,翻译是国际传播系统工程的重要基石,没有翻译,国际传播内容的适切性、质量、效果都难以得到保证;三,翻译是从传播效果到传播效能的助推剂,在复杂的、非线性的跨语言传播事件中,优秀的译者因其对本国话语逻辑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同,对国际社会基本情况也有一定洞察和理解,所以,不仅可以以理服人,而且也能以情动人,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从效果到效能转换的推动作用。



图片



程维教授还着重阐述了如何以系统思维推进翻译人才培养的三点思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传播翻译观,把国家立场与全球观照结合起来;其次,在话语转译实践上,要把以我为主与融通中外结合起来;最后,在对传播实践的评价上,要把传播效果与传播效能结合起来。她还特别强调,要夯实翻译人才的语言基本功,提升翻译人才的人文素养、加强翻译人才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在与AI共舞的国际传播工作场景中,技术虽然可以解决触达问题,但是,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译者,才能让我们的信息和故事达到触动的效能。


程维教授表示,语言是沟通,也是人类表达思想、分享情感的载体,只要人类还有沟通的内在需求,翻译就会永远存在。我们要以更多的信心、更大的格局、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开放的心态去寻求翻译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路径,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